您的位置: 首页 >服务导航>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>详细内容

健康科普丨别让身体“泡在糖水里”!关于高血糖,这些事你越早知道越好

发布时间:2025/11/06 点击数: 【字体:

朋友们,你是否经常感到口渴、容易饿、总想上厕所?或者体检报告上“血糖”那一栏悄悄亮起了向上的箭头?别不当回事,这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“高血糖”的预警信号!它离我们并不遥远,了解它、预防它,是守护健康的第一步。


Image
 


1











血糖是什么?为什么高了不好?

简单来说,血糖就是我们血液中的葡萄糖,它是我们身体细胞(尤其是大脑和肌肉)最主要的能量来源,就像汽车需要的汽油一样。

正常情况下,我们体内的胰岛素(一种激素)会像一把“钥匙”,帮助葡萄糖顺利进入细胞,为身体供能。而高血糖,就是因为各种原因(比如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效率低下),导致“钥匙”失灵了,葡萄糖大量滞留在血液里,相当于我们的身体长期“泡在糖水里”。

长期高血糖的可怕之处在于,它会悄无声息地损害全身:

血管: 糖分就像细小的玻璃渣,会损伤血管内壁,导致动脉硬化,引发高血压、冠心病、脑梗。

神经:导致手脚麻木、刺痛、感觉异常(糖尿病足的风险)。

肾脏:损伤肾脏的过滤系统,严重可导致肾衰竭。

眼睛:损害视网膜血管,是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



2





如何判断是否高血糖?

关键看这几个值!

光凭感觉不靠谱,科学诊断要看血糖值。大家不妨拿出自己的体检报告对照一下:

正常血糖:空腹血糖 < 6.1 mmol/L ;餐后2小时血糖 < 7.8 mmol/L

糖尿病前期(警示区!):

空腹血糖 6.1 ~ 7.0 mmol/L(空腹血糖受损)

餐后2小时血糖 7.8 ~ 11.1 mmol/L(糖耐量异常

这是逆转高血糖的“黄金干预期”!

糖尿病:空腹血糖 ≥ 7.0 mmol/L ;餐后2小时血糖 ≥ 11.1 mmol/L

如果处于“糖尿病前期”,那么现在行动还来得及!





3





稳住血糖,记住这“五驾马车”

如果确诊高血糖或糖尿病,别恐慌,科学管理是关键。经典的治疗理念是“五驾马车”,并驾齐驱:

1.饮食控制——基石

主食巧选择: 用糙米、燕麦、藜麦等粗粮代替部分精米白面。

蔬菜多多吃:尤其是绿叶蔬菜,富含膳食纤维,能延缓血糖上升。

蛋白质要充足:选择鱼、禽、蛋、豆制品等优质蛋白。

水果要适量:选择低GI(升糖指数)的水果,如苹果、草莓、樱桃,并在两餐之间吃。

拒绝含糖饮料:这是“液体糖”,危害极大!

2.合理运动——利器

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,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太极拳。

重点:持之以恒,运动能显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。

3.血糖监测——罗盘

定期监测血糖,了解食物、运动对血糖的影响,就像开车看仪表盘,指导下一步方向。

4. 健康教育——导航

主动学习糖尿病知识,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。

5.药物治疗(必要时)——助力

如果生活方式干预后血糖仍不达标,务必遵医嘱使用口服药或胰岛素。切勿听信偏方,随意停药!






4





这些认知误区,你中招了吗?

误区1:“少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。”

真相:

糖尿病是综合因素结果,除了甜食,过量摄入米、面等碳水化合物同样会转化为血糖。肥胖、遗传、缺乏运动都是高危因素。

误区2:“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水果了。”

真相:

可以吃!关键在于选择种类、控制分量和选择时机。

误区3:“没有‘三多一少’症状,血糖就没事。”

真相:

很多早期高血糖毫无症状,定期体检才是发现问题的关键。


高血糖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无知和忽视。无论是预防还是管理,健康的生活方式永远是性价比最高的“良药”。从今天起,关心一下自己的血糖,迈开腿、管住嘴,别让甜蜜成为身体的负担!


关爱自己从健康体检开始,

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健康管理科

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!


咨询电话:0757-8563 1019  /  199 2826 5913

体检地址: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里官路28号全科楼一楼健康管理科

导航: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

公交路线:佛里07(里广快线)、里13等到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站下车即达。


参考文献

[1] 刘娟,黄会敏等.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指[J].营养健康,2025.18.048

[2] 李沛城,冯波.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(2024版 )》更新要点解读.2025(2).

[3] 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.中国糖尿病行为与生活方式干预指南(2024版).2025(7).

[4] 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.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(2024版)[J].中华糖尿病杂志,2025,17(1): 16- 139.


供稿:健康管理科 曾育霞

编辑:党群工作部

一审:徐嘉冕

二审:李彦兴

三审:周洁



终审:公共卫生与预防保健科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