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泌乳素血症
什么是高泌乳素血症?
泌乳素是一种多肽激素,也叫催乳素(PRL),是垂体所分泌的激素中的一种。妇女在怀孕后期及哺乳期,泌乳素分泌旺盛,以促进乳腺发育与泌乳。正常育龄期妇女血清PRL 水平一般低于30 ng/ml(即1.36 nmol/L),因检测方法不一,各单位的正常值参考范围略有差异。各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PRL水平持续增高的状态称为高泌乳素血症。有报道,25~34岁妇女中高PRL血症的年发病率为23.9/10万。
为什么会发生高泌乳素血症?
常见病因可归纳为生理性、药理性、病理性和特发性四类。病理性包括下丘脑或邻近部位疾病、垂体疾病、空泡蝶鞍症、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减、慢性肾功能不全、肝硬化、异位PRL分泌、多发性内分泌瘤病Ⅰ型、多囊卵巢综合征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。
高泌乳素血症有哪些临床表现?
(1)高PRL血症患者90%有月经紊乱,以继发性闭经多见,患者可表现为月经紊乱、继发闭经、性欲降低,严重者可出现生殖器萎缩、骨质疏松。当患者泌乳、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时,称为闭经-溢乳综合征。卵巢功能改变以无排卵最多见,也可为黄体功能不足引起不孕或流产。
(2)异常泌乳发生率约 90%,指非妊娠或产后停止哺乳>6 个月仍有乳汁分泌。
(3)垂体或颅内肿瘤性高泌乳素血症者还可有头痛、视力模糊或视野缺失、失明、复视、垂体功能低下;生长激素腺瘤所致者还可出现巨人症、肢端肥大症;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所致者还可出现Cushing病;促甲状腺素瘤所致者还可出现甲亢以及无功能性瘤等。
(4)男性患者可出现勃起功能障碍、性欲减退、第二性征减退等症状,甚至出现男性不育。
什么时候应该看医生?
有上述症状,或感觉不适,您需要及时约诊医生。
需要做哪些检查来诊断?
(1)实验室检查:育龄期妇女出现月经紊乱时应常规行血清 LH、FSH、PRL、雌二醇、睾酮、孕酮测定,其中PRL应于清晨空腹静息状态下两次(间隔60~90分钟)采血测定。
(2)影像学检查:MRI在排除或确定压迫垂体柄、垂体PRL微腺瘤及空泡蝶鞍症等鞍区病变的定性、定位诊断等方面有明显优势,是鞍区病变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。如无MRI检查条件时可选用CT增强检查。
(3)为鉴别高PRL血症的病因,必要时需行血hCG、甲状腺功能、其他垂体激素、肝肾功能、盆腔B超、骨密度等检查。
(4)疑为大腺瘤或有压迫症状的患者应常规筛查视野,对确定垂体瘤扩展部位有意义。
应该如何治?
(1)生理性高PRL血症仅需消除该因素后复查。
(2)药理性高PRL血症需请相关学科会诊,权衡利弊后决定更换不升高血 PRL 水平的同类药或停药3d后复查血PRL水平。
(3)空泡蝶鞍症无特殊处理。对异位妊娠、恶性肿瘤、甲状腺功能减退、肾功能衰竭等引起的异位泌乳素分泌需要针对原发病治疗。
(4)垂体PRL瘤和特发性高PRL血症的所致的高泌乳素血症:以药物治疗为主,手术治疗及放疗为辅,根据个体化原则进行选择治疗。
l 药物治疗:a多巴胺受体激动剂:常用有溴隐亭、α二氢麦角隐亭、卡麦角林。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的长期用药过程中需定期随诊。
l 手术治疗:适于以下患者:
a.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;
b.药物治疗不耐受;
c.巨大垂体腺瘤伴视交叉压 迫急需减压者;或药物治疗 2~3 个月血 PRL 水平正常但瘤体无改变,疑为无功能瘤者;
d.侵袭性垂体腺瘤伴有脑脊液鼻漏者;
e.拒绝长期服用药物者;
f.复发性垂体腺瘤。
术后3个月应行影像学检查,结合内分泌变化,了解肿瘤切除程度。酌情每6个月或1年再复查1次。术后仍有肿瘤残留的患者须进一步药物或放射治疗。
l 放射治疗:主要适用于侵袭性大腺瘤、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、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、有手术禁忌或拒绝手术、不愿长期服药的患者。
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和医生商讨后再做决定。
妊娠合并催乳素瘤需注意什么?
l 催乳素瘤女性患者发现妊娠后应尽快停用多巴胺激动剂;
l 对于妊娠的催乳素瘤患者,不建议在妊娠期间测定催乳素;
l 微腺瘤或垂体内大腺瘤的妊娠患者,不建议在妊娠期间作常规垂体磁共振,除非出现如视野缺损等垂体瘤长大的症状;
l 曾使用多巴胺激动剂治疗而垂体瘤未见缩小的、或不能耐受溴隐亭和卡麦角林的催乳素大腺瘤患者,可以考虑在准备妊娠前行手术治疗。
参考文献
[1].女性高催乳素血症诊治共识《中华妇产科杂志》2016,51(3).
[2].Melmed S, Casanueva FF, Hoffman AR, et al.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yperprolactinemia: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[J]. J Clin Endocrinol Metab, 2011, 96(2):273- 288.
[3].葛均波,徐永健,王辰,内科学[M].9版,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8.
[4].Melmed S, Casanueva FF, Hoffman AR, Kleinberg DL, Montori VM, Schlechte JA, Wass JA; Endocrine Society.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yperprolactinemia: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. J Clin Endocrinol Metab. 2011 Feb;96(2):273-88.
账号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